從64事件看臺灣學生可以從中國近代史學到什麼?

李文成來「大抓嗎」談談如何透過事件對照來學習歷史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2024年7月9日 上午 6:59

歷史人文

.

引言.

當提到近代中國歷史、政治的重大轉捩點,一定會提到六四天安門事件。這段歷史對於臺灣學生理解民主與人權的重要性具有深遠的影響,但是在學校教育現場,除了著重歷史的殘酷,或是討論「死傷慘重」、「禁忌話題」之外,我們能從中再思考什麼?

本集【大抓嗎】邀請到了李文成,分享他對六四事件的見解以及它對臺灣的啟示。裡文成曾是學校裡的歷史老師,現在也是 podcast 頻道「一歷百憂解」的主持人,以及「故事方程式」的創辦人,是一名致力於將歷史故事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傳遞給大眾的創作者。

.

.

李文成看 70 年代起的兩岸發展.

在兩岸的初代領導人,蔣介石與毛澤東,於 1975 、 1976 相繼過世後,兩岸政治都步入民主化的階段,但促使兩岸走向民主的推力卻大有不同。

兩岸第二任領導人的接班時間相差無幾,但在政策推行上,中共的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力度,比起蔣經國更大、更乾脆,中國的經濟開始走向開放,國際社會也開始討論政治的改革開放可能性。

在當時,國際認為中華民國反而「比較不可能」走向民主開放的原因,是當時依舊有蔣家「子承父業」這套規則,反而是中共的政治體系儘管再獨裁,最起碼他都還有一個「黨內民主」的機制。

看實際例子, 1972 年,當時的美國國務卿亨利·季辛吉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話,從美國當時的選擇也能看出,當時的中共更有走向民主的希望。

甚至,在中國慢慢走向國際時,中華民國卻是喊著漢賊不兩立的口號退出聯合國,而後不斷地失去邦交國,逐漸與世界脫鉤。

在這樣的背景中,蔣經國的壓力越來越大,一方面是來自外交,另一方面則是來自愈發與美國交好的中國,因此他需要向國際示好,因此當這些國際組織要求民主、要自由的時候,他就只能夠越趨妥協,因為他不能夠表現得比鄧小平還要更不民主、更不自由。

.

.

轉捩點:六四天安門與野百合學運

1989 年胡耀邦過世,中國的學生們一方面悼念他,一方面也開始更積極的要求民主化,希望透過積極表達訴求的方式給胡耀邦的接班人——趙紫陽更多的改革力量。然而趙紫陽在權力鬥爭的過程當中失勢,錯過了調解糾紛最好的時機,最終,天安門廣場上的抗議學生遭到武力鎮壓 。

此事件,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政治發展,也對世界各地的民主運動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隔年 1990 年,在臺灣發生的野百合學運,當時的總統李登輝接見了學運的代表,展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也決定了雙方將走向兩條不同的路。

.

.

身為臺灣人,為什麼討論六四

李文成強調:任何歷史都有反思與借鑑的價值,並非發生在他國就與我們無關。儘管六四事件發生在中國,但臺灣作為一個民主國家,理解這段歷史有助於反思自身的民主進程,且臺灣的民主化進程也並非一帆風順,經歷了多次抗爭與努力才得以實現​​,透過了解當年事件的始末,使臺灣人更珍惜來之不易的民主自由。

每年在六四紀念日時,仍有許多人關注和討論這段歷史,這表明它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只有當六四事件不再是禁忌話題時,它才能真正成為歷史,而不是被遺忘的過去​​​​。

.

.
總結

李文成希望通過他的分享,讓更多人了解並反思六四事件的重要性。他強調,民主與自由是需要不斷努力維護的,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只有不斷追求真相,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

六四事件雖然發生在中國,但它對於臺灣的民主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通過本集「大抓嗎」節目,讓聽眾更深刻地理解了這段歷史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也印證歷史事件常是一連串的變因交互影響下而造成的結果。

即使是臺灣歷史,如果可以從中國、亞洲,甚至世界的角度一起理解,會有不同的觀察和體會。

.

.
完整影片在【大抓嗎】頻道:

5/35 來聊六四!臺灣人都該懂的歷史思辨!ft. 故事方成式 李文成

➡影片連結

文章標籤

# 歷史課# 臺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