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教出混蛋!可是「不打不罵」要怎麼教小孩?

和「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 楊鎮宇,聊聊「不打罵教育」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2024年7月19日 上午 7:57

教育趨勢

.

引言


過去臺灣盛行打罵教育,許多人小時候可能有被體罰的經驗,但隨著教育觀念改變、對兒童權益的重視,體罰在學校早就被明令禁止了,這個世代的家長們也希望不再以體罰的方式管教孩子。但小孩如果有狀況,應該如何適切地引導?家長面對教養挫折時,又該怎麼辦呢?


觀念轉變的挑戰


在現代社會,許多家長依然面臨如何在「不打不罵」的情況下教育孩子的挑戰。即使家長們認同不打罵的觀念,實際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時卻常感到無從下手。多數人仍然深受過去「打罵教育」的影響,而這些傳統觀念需要時間與耐心來逐步轉變。我們來聽聽「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 —— 楊鎮宇,分享他如何實踐「不打不罵」的教育理念。

.

不打不罵,如何教小孩?


陳茻(以下簡稱陳):請問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些你在實踐這種教養方式中的經驗嗎?

楊振宇(以下簡稱楊):當然可以。我自己有兩個孩子,分別是小學四年級和二年級。我們從一開始就決定採用不打不罵的方式來教育他們。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但我們覺得這樣可以真正幫助孩子成長。

蕭宇辰(以下簡稱蕭):你們是怎麼開始這個旅程的?最初有遇到什麼挑戰嗎?

楊:一開始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自己的情緒管理。小孩的行為有時候確實會讓人很沮喪,但我和妻子決定,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會打孩子。我們學會了先接納孩子的行為,然後猜想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最後再嘗試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陳:可以舉個例子嗎?比如說孩子不做作業的時候,你們會怎麼處理?

楊:當孩子不做作業時,我們會先問他為什麼不想做。通常這樣的對話可以讓我們了解他的困難,可能是因為不懂某些題目,或者是因為累了。我們會先接納他的感受,然後一起找出解決方法,比如先休息一下,或者我們一起來看怎麼做 。

蕭:那孩子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呢?你們會怎麼處理?

楊:孩子之間的爭執我們會先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如果情況變得激烈,我們會介入,先冷靜地描述我們看到的狀況,例如:「我看到你們在爭一個玩具」,然後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後再一起討論解決方法。我們不會直接評判誰對誰錯,而是鼓勵他們表達和協商 。

陳:這樣的方法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技巧,你們如何保持這樣的耐心呢?

楊:這確實需要很大的耐心。我們會不斷提醒自己,孩子也是在學習和成長,他們的行為是他們探索世界的一部分。我們也會互相支持,當一方覺得累了,另一方會接手。我們還參加了「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和其他家長一起交流和學習,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幫助 。

蕭:非常感謝楊大哥的分享。最後,你有什麼建議給那些想要開始實行不打罵教育的家長們嗎?

楊:我想說的是,不打罵教育需要的是耐心和一顆充滿愛的心。遇到困難時,不要輕易放棄,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多與其他家長交流,學習不同的方法,這樣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家庭的教養方式。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們在愛和支持下能夠成長得更好 。


打罵之外,如何溝通?


「打罵教育」並非唯一有效的教育方式,反而應該探索其他不依賴體罰的教育方法,「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的教養理念就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在具體實施方面,楊振宇提出了許多實際的建議。例如,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家長應該採用具體的溝通方法,例如客觀描述當前情況,並​​引導孩子說出感受和想法。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孩子學會自我反思,還能夠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楊振宇也在討論中指出,不打罵教育需要家長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並且找到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例如,在孩子表現出某些情緒時,家長應該先冷靜下來,嘗試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而非立即採取懲罰措施。這樣的教養方式能夠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而不是依賴外在的獎懲機制。


總結


不打不罵的教育方式雖然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和智慧,但長期來看,這種教育環境能夠為孩子培養出更多創造力和自我表達能力,為他們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透過溝通和相互理解,家長和孩子也可以一起成長,創造一個相互支持的家庭環境 。

.



完整影片在【大抓嗎】頻道:
不想教出混蛋!可是「不打不罵」要怎麼教小孩? ft. 大腳小腳親子共學團領隊楊鎮宇|大抓嗎-蕭宇辰 x 陳茻

影片連結

文章標籤

# 家庭教育# 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