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閱讀測驗與寫作困境:提升語文能力的關鍵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2023年12月29日 上午 10:59

語文閱讀理解

以112會考寫作題為例,探討語文學習困境

112會考題目以圖表呈現影劇喜好比例,要求學生分析圖表並提出經歷與見解,革新的出題手法引發網路熱議。這個極具「開放性」的題目,讓許多學生感到困惑,不知如何著筆。然而,這樣的挑戰反而讓那些不受「作文應該怎麼寫?」框架束縛的孩子,有機會大膽提出獨到見解。

112年會考寫作題目

語文能力乃一切知識的基礎

近十年前,國中會考寫作題目為「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103年國中會考寫作題目),有人認為科技力是躋身高位的關鍵,有人認為溝通表達力才闖蕩社會的核心能力。然而,在這些能力之前,語文能力是一切學科的基礎。

「語文能力」包含聽、說、讀、寫四個面向,其中,「閱讀力」以及「書寫力」尤為重要。

閱讀能力的建立在良好的「識字能力」與「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僅僅了解單字的定義是不足以理解文章內容的,而中文語意變化繁複,語法亦容易影響語意。因此,如何在閱讀中抓出重點,清晰理解文章的核心意旨與支撐論據,成為人人應培養的關鍵能力。

而書寫力則是根基於閱讀力的基礎上,當我們具備足夠的知識儲備後,如何對於主題進行深入思辨,並以有力的論述思路表達出來,以語言邏輯梳理思維結構,確保文章切中主題核心。書寫力是更加進階的能力,也是更具挑戰性的能力指標。

如何培養閱讀力?

現代社會中,我們身處在「影像世代」,資訊傳遞予更新的速度快得驚人,短影音的流行更加削弱了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的閱讀耐受力不斷降低。根據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測」(NAEP)2022年研究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學童閱讀能力大幅下降了三成。同樣的,根據「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簡稱PIRLS)的調查結果,在臺灣學生連續四年參加該測驗後,今年首度出現分數下滑的現象。更令人擔憂的是,數據顯示高分群學生和低分群學生之間的能力差距有拉大的趨勢。

提升閱讀力對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而提升閱讀力的教學方法多元。例如MAPS教學法中的心智繪圖分析、六何法的問題解析等等。

學生在長文中無法抓到重點,該怎麼辦?「二分閱讀法」能夠有效的幫助孩子釐清重點。這個方法將所有的文章簡易區分成兩大類型:「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抒情文」,並教導學生如何從中找出事實與判斷,快速的抓出文章重點。與點堂的朱宥勳老師認為用「二分閱讀法」,可以避免繁複的步驟,讓閱讀變得輕鬆又簡單。

孩子看完長篇文章,總是抓不到重點,該怎麼辦?
學習如何思考及辨識

為什麼孩子痛恨寫作?

當閱讀量減少,腦中資料庫不足,更遑論將心中所想有邏輯地輸出,進而書寫出能拿到高分的作文。不過,即使是愛閱讀的孩子,為什麼對於寫作還是感到無力呢?寫作並非天生的才能,而是需要不斷的練習和訓練。然而,臺灣教育環境中對於「作文」的定義有時會讓學生感到困惑和無力。學生可能受限於「作文」應有的想像,而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想法。習得無助導致學生失去對寫作的興趣,或者在寫作時刻意地「揣摩上意」,寫出不切合題目的四不像文章。

拿105年學測寫作【我看歪腰郵筒】為例,當年不少考生試圖用古典文學和名人事蹟來展現文學造詣。便將陶淵明、蘇東坡、柳宗元等人事蹟套用在題目上(資料參考當年的閱卷召集人專訪)形容歪腰的郵筒如同秦檜的雕像,或是從卑屈的身態中反照陶淵明的風骨。詞句固然充滿了詩意和文采,但卻失去了核心主旨。這正反映了臺灣普遍寫作教學的問題。

如何讓學生真正「有感」的寫作?與點堂的陳茻老師利用「找麻煩」的方式引起動機,同時融入辯論技巧,喚醒對文章的思辯意識,接著透過一系列教學設計,引導孩子們從布局到架構,最終產出有力的文章。

擔心孩子會考作文考不好,但也不清楚該如何引導孩子寫作?

順暢寫作前,先學會摘要

從學科到人生,我們想要帶給孩子的語言能力不囿限於考場

身處網路時代,當任何資訊都唾手可得時,我們應該掌握的不是背誦、記憶能力,而是掌握理解資訊、建構知識的方法。單一知識本身固然重要,但取得知識的方法,才是我們希望帶給孩子的素養能力。因此,在這堂課程中,與點堂的兩位老師,會從方法與框架出發,分享閱讀理解和寫作的基礎架構,並用帶量的實際範例來做說明。期待這套課程,將交予孩子能帶著走的技能,並逐步建立自己的獨特觀點。

這堂課適合5-9年級

雙師合作開辦課程,讓學生掌握全方位語文能力

你想幫助孩子克服閱讀和寫作的困境嗎?你希望孩子能夠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以更自信和獨到的見解脫穎而出?現在是時候展開語文進化之旅了!立即點擊圖片下方連結,進入我們的【6G高效讀寫術】,開始這場語文能力的革新之旅,讓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不再受限於考場,而是在學科和人生的各個領域中展現出色。

立即點擊下方圖片連結,進入我們的【6G高效讀寫術】⬇️⬇️⬇️

6G高效讀寫術

文章標籤

# 數位學習# 教育# 閱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