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社會怎麼讀才不無聊?3主題快速上手+5個免費線上資源整理
國小社會在學什麼?國小社會怎麼讀?社會課其實包含3大面向,奠定孩子認識臺灣的基礎。本文將帶你釐清課程內容、推薦5個適合中小學生的線上資源,最後推薦國小社會學習課程,幫助孩子用更有趣、有效的方式學習!
一、國小社會在學什麼?解析 3 大面向讓你不再一頭霧水!
國小社會課不只是記憶地名或年代,一本本國小社會課本更是幫助孩子們開始理解「我是誰、我住在哪裡、我與他人之間有什麼關係」的重要起點。
整體課程重點整理為 3 大主題面向,帶領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臺灣的歷史脈絡、地理環境與社會運作,一起來看看這 3 大面向各自的重點吧!
國小社會課主題 1:「臺灣歷史」從過去的故事,看見現在的臺灣
孩子會從生活周遭的「記憶」出發,例如老街、廟宇、古蹟,開始接觸歷史這件事。隨著年級漸進,會認識臺灣不同時期的歷史發展。從原住民族的生活開始,接著學習荷西殖民、清領、日治,一直到戰後時期的社會變化。
📌 重點學習:
- 了解臺灣多元族群的歷史發展
- 認識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
- 思考歷史如何影響今天的生活
國小社會課主題 2:「臺灣地理」認識這塊土地的樣貌與奧祕
從城市到山脈,帶領孩子學會觀察地形、氣候與自然資源,進一步理解人類活動如何與地理環境互動。例如:農業為什麼在西部平原較發達?颱風來時需要注意什麼?
📌 重點學習:
- 認識臺灣的地形、氣候與自然景觀
- 了解地理與產業、生活的關聯
- 建立保護環境與永續發展的基本觀念
國小社會課主題 3:「公民與社會」學習成為社會的一份子
從家庭與學校生活談起,逐步延伸到社區、政府與國家,讓孩子了解自己在團體中的角色與責任,也學會尊重他人與遵守規範。這部分也是民主、公民意識的基礎建立階段。
📌 重點學習:
- 了解家庭、學校、社區的運作
- 認識基本權利與義務
- 培養尊重多元與關心國際社會的態度
現在就一起開始,一起把社會課學得更有感、更有趣。
二、國小社會怎麼讀?免費線上資源帶你搞懂國小社會科不用死背!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常常才翻幾頁社會課本,就忍不住被手機、平板吸走注意力?
即使想認真學習,卻總是覺得內容太多、太無聊,沒辦法專心看完?
其實,學習歷史不一定要靠死背。從有趣的影片、聲音故事入門,更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與其強迫讀課本,不如先培養「不排斥」的感覺,讓歷史成為一件有趣的事。
下面我們精選了 5 個適合國中小學生的 YouTube 頻道與 Podcast 節目,帶孩子輕鬆踏入臺灣歷史的世界,從影片與故事中學習臺灣歷史,讓學習從「有興趣」開始。
1. 臺灣吧 Taiwan Bar:家喻戶曉的《動畫臺灣史》系列作品

「哈囉!大家好,歡迎光臨臺灣吧」
這個用動畫講歷史的頻道,應該是臺灣所有中小學生都看過的經典作品,超過 120 萬的頻道訂閱人數(截至 2025/7),更是印證臺灣吧的影響力。
臺灣吧的《動畫臺灣史》與《臺灣世界史》兩個系列,恰好與國小、國中、高中的臺灣史章節重疊,介紹了臺灣從大航海時代、二次戰爭、戰後的政治制度和人民生活,同時把視角擴及到同時期周遭的其他國家,如中國、日本等,分析他們的狀況以及與臺灣的關聯。
影片的內容不僅補充了課本沒有的故事與小細節,同時也穿插了各種有趣的音效與插圖,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想睡覺,而是讓觀眾能在輕鬆、歡樂的氛圍中吸收新知。

除了有可愛的插畫讓影片看上去更平易近人,也有真實的照片幫助觀眾更了解歷史真實的一面。

影片中除了有各式各樣的插畫外,更有有趣的文本讓觀眾能夠會心一笑。

臺灣吧與翰林出版社攜手合作,共同設計規劃小學社會課本,讓社會科變得更可愛!
2. 大抓周學院:最有畫面感的歷史課

大抓周學院是「臺灣吧」成立的數位學習平台,宗旨是延續「臺灣吧」好玩有趣的學習方式,但用更完整、更有系統性的架構,來確保孩子的學習成效。平台上最多學生的《最有畫面感的臺灣史:練出中小學生的歷史思維》課程已經有超過 7 千人上課,是國中、國小階段,滿意度非常高的線上課程。
有很多家長把這一堂課視為臺灣吧的「強化升級版」!
因為除了買課就贈送完整《動畫臺灣史》的觀看權限,還有真人老師——蕭宇辰有趣的課程講解、每課學習單(含精華筆記+思維拓展)、會考應用練習等等的配套
更重要的是,大抓周學院也維持「臺灣吧」的風格,不要求孩子一定要背誦年代或事件細節,而是用「關鍵問題」來創造孩子自己思考的機會,幫孩子建立歷史脈絡。只要自己想過,腦中有畫面,反而不容易忘記!
➜ 免費試看課程|最有畫面感的臺灣史:練出中小學生的歷史思維
3. 一歷百憂解:在聽故事中建立歷史概念
(圖源 SoundOn )
《一歷百憂解》是由李文成單人主持的 Podcast 節目,雖然是一人主講,但因為曾為學校歷史老師的背景,李文成總是能把不同軸線的歷史事件串在一起,聽起來輕鬆不覺得負擔。每一集通常會以不同事件為主題,講述臺灣過去的歷史,其中補充了諸多課本中沒有的小細節與各種趣事,讓歷史變得更加立體鮮活。
例如:曾有一集「台南紐約居然是 1624 年的同班同學 !?」節目中,李文成就以臺南建城 400 週年紀念這一時事作為切入點,去引導出 1624 年荷蘭人登入臺灣大員港一事。事實上,就在同一年,荷蘭的船艦不只航向了臺南,也航向了太平洋另一端的「紐約」,這兩座同樣是在 1624 年進入世界經貿舞台的城市,在 4 個世紀後的現在,有許多差別但也有許多歷史的共時性。
李文成也有專為國中、國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數位學習平台「大抓周學院」擔任《東亞史探索課》的課程講師。這門課程整合國中歷史會考重點,講述範圍涵蓋今日中國、日本、韓國、臺灣、東南亞等地;從海洋、草原到農耕文明,為學生提升跨域素養與歷史感受力。
4. 佐榮寫真館:用照片建立孩子對歷史的印象

(圖源 YouTube)
由王佐榮所創設的 YouTube 頻道「佐榮寫真館」,與標語「有圖有真相的日本時代」所述,影片內容皆透過大量的舊照片與史料,去還原日治時期的真實歷史,把當時的城市樣貌、臺灣人生活樣貌重現於每個觀眾眼前。

影片截圖。日治時期的台灣日報社(考證上色版)

影片截圖。現今報社已被拆除,改建為國賓大樓
除了像台灣日報社這種被拆除的建築外,也有像臺南車站這種外觀雖與建造時差異不大,但整體建
築卻重新上色了。

影片截圖。左邊為原本的臺南驛,從照片中可以看出原本的台南車站外觀並非是全白的,而是後來由台鐵接手車站後,才被漆成了如今的白色。
(影片截圖 圖源:連臺南人都不知道的臺南!府城竟然和歐洲一樣美?|日治|古都|李火增|鄧南光|王佐榮)
5. 故事 StoryStudio:用有趣的方式了解歷史,同時培養閱讀理解力
(圖源 故事 StoryStudio 網站 )
「故事 StoryStudio」網站主要以文字方式講述臺灣的歷史,除了傳達重大事件的脈絡和造成的轉折之外,同時也描寫不少臺灣歷史上重要人物的人生故事。
故事網站的核心理念是:「從生活發現歷史、從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未來。」
看似和課本一樣,都是文字加上圖片呈現,但故事網站有強大的編輯群、顧問團隊,網站中的文章總能找出最有趣、少見的角度切入介紹事件與人物,雖然對於小學生來說,文字量稍微多一點,卻不會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尤其在 108 課綱著重「閱讀素養」的現在,練習用文章理解歷史,可能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方式:故事網站有很完整的目錄索引。點進想閱讀的分類後,便會看到分類好的文章!
(網站目錄截圖 圖源:故事 StoryStudio 網站)
上述這些 YouTube 頻道與 Podcast 節目的共通點,就是都具備了化抽象為具體的技巧,讓歷史從文字中重新活了起來。
如果我們看歷史時,可以有更多感受、更多細節、更多脈絡,就能感覺到使歷史不再只是一張張肖像與照片,而是一個立體的人與時代。
如果你也是家長、老師,作為教育陪伴者,我們也不用著急地期待孩子的成績一夜飆升。選擇孩子適合的方式,打開學習的動機,一定就能看見孩子的成長與轉變!
三、國小社會課程學習推薦「大抓周學院」學習不再苦哈哈,從興趣出發更有感!
你是不是也曾經在課本前苦惱,怎麼樣才能讓孩子看得懂、記得住,又願意學?
尤其是國小社會課本內容廣、名詞多,從歷史人物到地理環境、再到公民概念,每個單元都像是換一個世界,讓不少孩子讀了半天卻沒吸收,家長也陪讀得好辛苦。
「給孩子釣竿,不如讓他覺得魚很好吃。」
我們深信,學習不該只是被動記憶,而是從「興趣」出發,讓孩子在生活中自然產生連結。
因此,我們設計並整理了一系列貼近小學生程度與學習節奏的社會課延伸資源,包含動畫影片、故事導讀與靈活題型學習等,讓知識變得更輕鬆、更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
不論是想複習課堂內容、提前預習,還是希望從生活中多了解臺灣,這裡都能找到適合的切入點。選擇我們的國小社會課資源,你會發現:
✅ 不是只有課本能教會孩子知識
✅ 不是只有補習才能解決不理解的焦慮
✅ 不是孩子學不會,而是他還沒遇到適合的學習節奏
✅ 良好的整合影音、故事、互動內容,也能從被動學習變主動探索
讓我們一同用孩子喜歡的方式,陪他走進知識的世界!
現在就一起開始,讓孩子的社會課學得更扎實,也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