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是什麼?孩子要怎麼學?核心精神解析+銜接國高中全攻略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臺灣吧|大抓周學院

2025年8月19日 上午 8:37

精選文章

108課綱是什麼?孩子要怎麼學?核心精神解析+銜接國高中全攻略108課綱全面解析看這篇!本文將帶你了解108新課綱改革重點,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完整懶人包,解答家長關心的108課綱常見問題,並提供最實用的108課綱課程推薦,助孩子在素養導向學習中脫穎而出。

一、108 課綱是什麼?一次看懂 108 課綱改革的核心精神

過去的教育,重點是把知識快速裝進孩子的腦袋,背得多、考得好,就代表學得好。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新科技、新職業層出不窮,單純記憶知識已經不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108 課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它是 12 年國教課程的一次全面革新,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同步實施,目標是培養孩子「會學、能用、懂思考」的能力。那到底 108 課綱的核心精神是什麼呢?以下為你解答。

108 課綱的核心精神是「素養導向」,不只教知識,更要讓孩子理解知識背後的意義,並能靈活應用在真實情境中。簡單來說,就是跳出傳統的科目框架,幫孩子建立一套面對問題、整合資源、解決挑戰的能力。而 108 課綱將這些能力整理成「三面九項」核心素養,分別為以下:

核心素養三面九項

  • 自主行動: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溝通互動:符號通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社會參與: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讓素養學習走進生活,大抓周學院陪孩子學得懂、用得上!

二、108 新課綱改哪些?國小到高中 108 課綱懶人包整理

108 新課綱上路後,孩子的學習不再只是背書考試,而是更注重跨領域能力、思考力與自主學習。從國小到高中,每個階段的課程內容與學習方式都有新變化。家長若能掌握這些重點,就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接下來的懶人包,帶你一次看懂國小、國中、高中的課綱改變。

108 課綱國小篇|更多彈性與生活結合

現在的國小課程,已經不只是「上課、考試、寫功課」這麼單純了。108 課綱希望孩子在小學階段就能有更寬廣的眼界和多元的彈性學習課程,為未來的國中、高中,甚至一輩子的學習打好基礎。

主要特色包括:

  • 更多元的語言選擇:除了原本的本土語文,108 課綱還新增了 7 種新住民語言可選,像是印尼語、越南語、泰語等。孩子可以依興趣或家庭背景選修,從小開始累積與不同族群的溝通能力以及國際視野。
  • 加強基礎能力:低年級的國語和數學課時數增加,確保孩子的語文與數理基礎更穩固。到了高年級或國中,也能更從容應對進階課程。
  • 科技融入日常學習:現在沒有單獨的「電腦課」,而是把平板、電腦等科技工具直接用在各科上課,例如用平板查資料、做簡報、互動答題,讓科技變成自然的學習夥伴,而不是額外的科目。
  • 彈性學習課程:每間學校都可以依自己的特色設計課程,例如自然探索、戲劇表演、社區服務等。讓跨領域學習變成常態,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強項。

整體來說,108 課綱國小階段的精神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領域的知識與經驗,既打好基礎,也拓展視野。不只是讀書,而是學會如何探索世界、找到自己的熱情與方向。

108 課綱國中篇|跨領域與科技領域正式登場

進入國中,孩子的學習不再只是單一科目的知識累積,而是強調跨領域學習與動手實作。108 課綱希望學生能把不同科目的知識連結起來,運用在真實生活情境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要特色包括:

  • 新增科技領域:分為「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資訊科技課程讓學生接觸演算法、程式設計、資料分析與系統應用,讓學生不只是「用」科技,而是理解科技的運作與影響;生活科技則鼓勵動手設計與製作,思考科技如何改善生活、解決問題。這樣的安排,讓孩子在面對未來科技社會時更有競爭力。
  • 自然科學領域強化實作:實驗課比例增加,讓學生從提問、假設、驗證到分析,體驗完整的探究過程,培養批判性思考與動手做能力,而不是單純背誦知識點。
  • 跨領域學習:學校會規劃統整性主題或專題探究,把數學、科學、語文、社會等科目融合起來,讓學生能整合不同知識,靈活應用在各種情境中。例如探討環境議題時,可能同時用到科學的數據分析、社會的政策思考以及語文的表達能力。

此外,108 課綱也調整了學習工具與評量方式。如數學課開放使用計算機,讓學生專注在理解與思考,而非耗費心力在繁瑣計算;在考試中,素養題型的比例提高,文字敘述比以往更長、更生活化,並融入跨科知識與議題。學生必須先讀懂題目情境與資訊,才能分析並解題,讓閱讀理解不再只是國文、英文課的能力,而是影響所有科目成績的關鍵基礎。

108 課綱高中篇|學習歷程與必修學分新制度

在 108 課綱下,高中分為「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與「單科型」4 大類,每種類型都有不同的課程重點與培養方向,而且每所高中都必須發展自己的校訂特色課程。整體來說,課綱最大的改變,是讓學生的學習不再被固定課表綁死,而是有更多彈性去探索興趣與專長。

主要的變化包含:

  • 普通高中降低必修、增加選修:108 課綱的必修課學分比例下降,新增更多多元選修時數,讓學生能依興趣選修不同領域的課程,提早嘗試未來可能的學習路徑。
  • 技術型高中加強實作能力:課程加入「技能領域」訓練,讓不同科別的學生掌握共通的基礎技術,培養跨領域的應用能力。
  • 學習歷程檔案:高中 3 年內,學生必須累積課堂成果、專題作品、社團與活動經驗等,並搭配自我反思,作為申請大學的重要依據,在甄選入學中的影響力甚至可達一半以上。

學段

課綱特色

主要新內容

影響與目的

國小

彈性與生活結合、拓展視野

  • 新增 7 種新住民語言
  • 國語與數學課時數增加
  • 科技工具融入各科
  • 彈性課程
  • 提升語文與數理基礎
  • 從小培養跨文化理解
  • 科技素養成為日常能力
  • 讓學生提早探索興趣與強項

國中

跨領域整合、科技領域正式登場

  • 新增「科技領域」
  • 自然科學強化實作與探究歷程
  • 跨領域學習
  • 評量方式改變
  • 培養動手做與問題解決能力
  • 建立批判性思維
  • 提升整合知識與應用能力
  • 閱讀理解變成全科核心能力

高中

學習自主化、學習歷程制度

  • 普通高中必修比例下降、多元選修時數增加
  • 技術型高中新增「技能領域」
  • 建立「學習歷程檔案」
  • 校訂特色課程
  • 學生可依興趣探索未來方向
  • 實作與專業技能更貼近職場需求
  • 升學不只看分數
  • 培養自主規劃與自我反思能力

三、108 新課綱改了有比較好嗎?108 課綱常見問題一次解惑

108 課綱上路後,許多家長和學生都有疑問:這樣的改革到底好不好?孩子要怎麼適應?其實,課綱的改變不只是換課本,而是整個學習方式、評量方式,甚至升學路徑都不一樣了。

為了幫你快速釐清,我們整理了家長最常關心的 5 大問題,包括如何提升素養、課綱改了是否真的更好、國小畢業怎麼銜接國中、國中生如何面對會考素養題,以及國中升高中時有哪些選擇,一次為你解惑。

Q1 :想提升 108 課綱素養可以怎麼做?

每個孩子的興趣與學習方式都不一樣,提升 108 課綱素養不必只靠補習或考試。除了閱讀、觀察生活案例、跨領域探索外,也可以透過線上課程,讓學習更有效又有趣。

以大抓周學院的線上課程為例,其課程時間彈性、內容豐富多元,透過故事化教學與互動活動,讓孩子願意主動上課;再搭配獨家特色學習單,幫助孩子加深記憶、靈活應用知識,真正將素養融入生活中。

從「學會」到「會學」,大抓周學院助孩子全面升級!

Q2 :課綱一直改有比較好嗎?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科技發展、產業轉型與全球議題正深刻影響著下一代的生活與工作環境,教育改革因此成為全球共同的趨勢,許多國家每隔數年便會檢視並調整課綱,確保教育內容與方法能與時俱進。課綱更新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學生思考、解決問題、合作與持續學習的能力。

而 12 年國教課綱承接 9 年一貫的理念,以「核心素養」為主軸,更著重跨領域整合、探究實作與生活應用,鼓勵學生依興趣與能力發展長處,成為面對未來挑戰的終身學習者。可以把它視為 9 年一貫的延伸版,不只是理念一致,在課程規劃、學習評量與資源整合上也更為周全。

Q3:孩子國小畢業如何銜接國中 108 課綱?

一般來說,從國小到國中最大的變化,是學科數量與難度明顯增加,並且更重視跨科整合與自主探究能力。108 課綱除了要求基礎知識的掌握,還鼓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例如批判思考、合作溝通與生活應用能力。很多孩子在適應過程中,會面臨學習方法、時間管理與課業負擔上的挑戰。

而大抓周學院的線上課程,正是針對這個銜接期設計。課程以 108 課綱的核心素養為基礎,將國小知識與國中學習需求有系統地串接,幫助孩子提前熟悉國中課程架構與學習方式。同時透過互動練習與線上引導,培養自主學習與解題能力,讓孩子在進入國中前就能建立信心與節奏,減少適應期的不安。

Q4:國中生可以如何準備會考素養題?

近年來的會考素養題,不再只是考孩子能不能把課本內容背起來,而是要看他們能不能在生活情境中運用知識。也就是說,孩子需要的不只是死讀書,而是養成更全面的思考與解題能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以下 5 個方向準備:

準備會考素養題的5大方向

  • 培養問題意識:鼓勵孩子在遇到題目時,不只問「題目要我回答什麼」,還要想「為什麼我要知道這件事」。理解學習背後的意義,能讓孩子更主動、更有方向地思考。
  • 累積跨領域知識:素養題常同時涉及不同科目,例如能源議題可能結合科學原理與社會政策。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多看不同主題的文章、影片或新聞,建立知識的連結性。
  • 練習資訊判讀能力:素養題常附圖表、數據或文章,孩子需要能快速找出重點並理解其中含義。建議家長平時可以和孩子一起練習閱讀新聞圖表、生活統計數據,從日常累積實力。
  • 運用生活經驗與觀察:許多素養題皆來自生活情境,像購物、環保、交通等主題。因此平時應多帶孩子討論生活中的事件,讓他們習慣從經驗中思考與推論。
  • 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吸收知識的方式不同,有人適合閱讀整理,有人喜歡圖像化學習,也有人需要互動練習。而大抓周學院的線上課程,透過獨家的「專注力維持設計」,幫助孩子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識,甚至引導反思,而不是單純死背。

Q5:國中升高中有哪些路徑?

現今的升學方式比過去更多元,孩子可以依照興趣、專長與學習習慣,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路徑,而不是只有單一的考試制度。以下是目前常見的幾種升高中路徑:

  • 免試入學:以會考成績為主要依據,搭配比序項目(如志願序、服務學習時數、幹部經驗、均衡學習、競賽成果等)分發。不用再參加額外筆試,重視孩子平時的學習與多元表現。
  • 特色招生:部分高中會針對特定領域(例如科學、語文、藝術、資訊等)舉辦甄選考試或面試,適合在該領域有專長或興趣的學生。
  • 私校單獨招生:未受政府獎助或捐助設立的私立高中會自行舉辦入學考試或面試,錄取方式較彈性,但仍會保留 15% 以上的免試入學名額。
  • 其他:除了主要的入學管道外,還有針對特定需求的升學方式,例如具備專業技藝的學生可透過實務技能檢定成果申請入學;在運動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孩子,能依專項能力與比賽成績進入理想學校;身心障礙學生則依教育部規定享有適性入學,確保每位孩子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境。

四、108 課綱課程推薦首選:大抓周學院讓孩子愛上學習!

大抓周學院未來必修課2.0

108 課綱的推動,讓孩子的學習從「記住知識」轉向「活用知識」,重點不再只是考卷上的分數,而是能否理解、應用,並跨領域解決問題。雖然課堂上已經增加了探究與實作的機會,但要讓孩子真正內化這些能力,還需要一個能延續課綱精神、並激發學習動力的場域。

而這正是大抓周學院誕生的初衷。我們承接 108 課綱「素養導向」的核心理念,研發出獨家的 「4 大能力學習架構」,不僅讓孩子把學校教過的學得更好,還能補足學校沒教卻對未來十分重要的能力。

我們深知,孩子願意主動學習的關鍵是內容要「好玩又有效」,因此結合臺灣吧破億觀看的影片製作經驗、超過 120 萬訂閱的頻道數據分析,再加上第一線觀察孩子真實回饋的成果,設計出專屬的 「專注力機制」,讓每一堂課都像精采的 YouTube 影片一樣吸引人,讓孩子學得投入,甚至停不下來!

在這裡,孩子不是被動聽課的觀眾,而是主動參與的探索者,透過「玩中學、做中學」的方式,與老師引導、同儕討論相結合,將所學真正轉化為面對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為未來人生做好萬全準備。

108 課綱新時代,培養跨領域能力,就從大抓周學院開始!

文章標籤

# 核心素養# 108新課綱